健康促进手拉手——2024年ISCD内蒙古学习班总结汇报
2024年6月14 ~ 16日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携手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24年6⽉14日-16⽇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功举办了《2024·内蒙古 健康促进手拉手——临床骨密度测量与骨质疏松症诊断学习班》。
=== 学员签到 ===
|
|
=== 授课专家 ===
参加授课的专家有:国际骨密度测量学会前任主席、北京和睦家医院骨质疏松中心主任、妇产科主任赵燕玲教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冬梅主任,天津医院王莉老师,天津医院孙晓雷老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董红宇老师,北京协和医院张嘉老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金淑霞老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韩杏梅老师,天津医院薛惠予老师。
|
|
|
国际骨密度测量学会前任主席 赵燕玲 |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冬梅 |
天津医院 王莉 |
|
|
|
天津医院 孙晓雷 |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董红宇 |
北京协和医院 张嘉 |
|
|
|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金淑霞 |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韩杏梅 |
天津医院 薛惠予 |
=== 授课 ===
本期学习班授课内容涵盖骨质疏松诊治全方位内容和DXA骨密度仪系统性操作规范等诸多方面,包括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工作原理、放射安全评估、骨骼健康评价、骨折风险评估、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与临床治疗及病情监测规范、临床诊断报告书写规范、骨密度测定仪器操作规范、软件、质量控制和患者服务等。
学习班以ISCD国际标准课程为教纲,由已经获得ISCD证书认证的并具有丰富骨密度测量和骨质疏松诊治的专家担任授课老师,将国际标准化的课程密切联系临床实际经验,以规范化诊治和规范化操作为基本原则,辅以大量的临床案例讨论,深入浅出讲授了骨密度测量和骨质疏松诊治的各个知识点。
|
|
=== 互动交流 ===
共有73位学员参加了本期学习班的ISCD医师和技师课程学习,授课过程中学习氛围浓厚。课上课下,讲师随时结合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并进一步讨论。
|
=== 考试 ===
课程结束后,按照ISCD的统一要求,在规范的考场纪律下进行了2小时闭卷考试。下图为学员们在认真答题,监考老师记录到最早交卷的学员是在四十分钟内完成答题的。
|
|
|
|
=== 学习班数据统计与总结 ===
与历届学习班学员反映一致,本期学员普遍认为此次学习对今后在临床骨质疏松症治疗工作中进行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以及监测很有帮助。他们认为该课程应该成为从事骨质疏松症临床医务人员必修课程。丰富全面的课程内容和要求严格的考试过程,使学员获得了系统全面的专业培训,课程内容含金量极高。
本届学习班73位学员来自内蒙古、辽宁、湖南、北京等4个省市区的10个地市州33家医疗机构和相关企业,其中博士、硕士占47.9%,本科占45.2%;副高及以上职称占24.7%,中级职称占52.1%。科主任和副主任、护士长及部门主管有11人。从单位级别来看,来自地市级以上医院的学员占70%,来自区县级及以下基层医院的学员占16.4%(其中区县级91.2%,社区医院8.3%)。
参加培训的学员绝大部分来自与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的科室,其中其中放射影像占2.7%、外科骨科占19.2%、内分泌科占8.2%;其余诸如:核医学、健康管理、风湿免疫等科室均有人员参加培训。
通过本次临床骨密度测量与骨质疏松症诊断学习班,培养了一批符合国际标准、能持证上岗的骨密度测量技术人员及骨质疏松症诊断医师,为规范我国骨健康测量和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